视频社交,也就是基于视频展开的实时社交,在当下异步社交”需求已经高度满足的背景下,实时娱乐产业正在兴起,而这也是视频社交发展的良机。
讨论视频社交还要从YouTube的创立说起:
2005 年初,26岁eBay工程师陈士骏离职创办 YouTube。「You」代表社交,「Tube」代表视频,这个名字揭示了创始人对它的初始定位:YouTube 要用视频的方式来颠覆社交。但上线仅 3 个月,「视频约会平台」的想法就被放弃了。陈士骏事后有一段这样的反思:
“ 2005 年 5 月,我们很快放弃了交友和约会网站的方向。实际上,(拼多多流量突然下降怎么回事),我到现在还都认为 YouTube 是一个独特的网站。它没有太多互动社交的元素,人们的社交圈子不在上面。也许你在 YouTube 上也会认识新朋友,但这通常是因为你就是喜欢他放到网站上面的内容,而不是因为你跟他是朋友。YouTube 上的一切社交都是以内容本身为核心的。”
今天的中国创业者们有另一种论调:社交软件是有生命周期的,如今 00 后已经成年,他们会有自己的社交平台,而视频是这些伴随网络长大的年轻人的语言。一批新的创业者以「视频社交」为名,再一次对社交巨头发起了挑战。
本文目录
视频社交的市场现状
视频社交的本质
视频社交为什么出现
视频社交有什么特点
视频社交的用户是谁
视频社交还可能怎么做
一、视频社交的市场现状
“视频社交”通俗来讲就是基于“视频”的社交。视频在这里有两层概念:一是指内容样式,二是指技术形态。这个在下个章节在展开细说。我们先来汇总看当前市场围绕视频领域做“社交”的五个流派:
1. 直播
16-17年“千播大战”之后,直播行业马太效应凸显。除了具备社交属性之外,直播形态由传统的秀场逐渐向细分垂直领域转型,且通过“直播+”不断融合新场景,满足新需求同时带动了上下游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也造就了「口红一哥」李佳琦。
2. 视频群聊
直播鼻祖Meerkat失败后,下一个产品便是Houseparty,一时间风靡欧美。Houseparty模式更接近qq上的“讨论组”,可以随机拉好友开启群聊。
另外一种模式主题聊天室,可以理解为语音房间的升级版。有房间和管理,用户可以选择围观、上麦、语音、视频。
以上两种模式都是直播形态下满足【视频陪伴】的心理需求。
3. 短视频社区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15秒UGC短视频。陌陌升级「用视频认识我」、腾讯重启微视、微博推出故事……巨头纷纷入场,短视频已经成为一个产品的基建标配。
4. 随机匹配
韩国产品azar最先使用这个模式,随机匹配的两个陌生人直接开启视频聊天。本地化之后的Tiki加入了送礼延时、美颜滤镜、AR表情等功能。半年后被copy to world,icon同样是猴子的monkey上线。之后陌陌也推出了随机匹配功能,soul推出脸基尼虚拟表情匹配。
5. 沟通工具派
简言之就是类似微信的理念,做熟人的视频沟通工具,代表如snapchat、多闪、DOV等。
这五个流派总结起来是目前市场上三类产品定位:内容社区,陌生社交,熟人工具。
视频社交产品矩阵
二、视频社交的本质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抖音上热门要花钱吗),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写一封信要好几个月寄到,到有了火车、汽车、飞机,再有电话、互联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一直是从异步到同步的发展。
Snapchat 真的只是隐私限时看,然后看过销毁吗?不是。其实它想表达的状态是“我那时候的状态”——喝醉酒的样子,你看完就结束了,就不应该被保留下来了,于是它才会有时限的需求,比如局限在 10 秒之内。
按照这个理解,相对应的,视频社交是表达“我现在的样子”和“我想看你现在的样子”。
因此,“视频社交”的本质是一种“实时社交”。
三、视频社交为什么出现?
技术背景:硬件与通信技术的数次变革改变着人们的沟通方式。
从信件、电报到有线电话,人类实现了跨距离的实时沟通。
BB机(寻呼机)的出现又解决了电话固定而人是移动的问题,被呼叫、然后回拨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一定的时效性。
移动电话的发明完全解决了随时随地实时沟通的时效性问题。
互联网IM工具的发明,实现了多媒体和实时画面传输。也产生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交。
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使得视频这种社交媒介有了具备普及的基础要求。
目前的问题是受制于手机这样的硬件设备,实时视频在某些场景下是不方便不容易进行的。比如手机忘记带了,比如在拥挤的地铁上或会议室等。也许未来借助眼镜、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加上全息投影等技术,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可接通且为安全的状态。
随着5G的来临,传输更高速、资费更便宜、耗电发热更低,(京东开店押金多少钱),会彻底改变即时通讯的“带宽”,带来高可靠超低延时的通讯体验。这让视频这种社交媒介有了具备普及的基础要求。也给超高清视频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8K超高清视频拥有更大的亮度动态范围、更广的色域范围以及高度清晰等特征,(抖音上热门还要钱吗),高达7680×4320的分辨率像素和100°水平观看的角度,能够为观众展现更多视频信息和真实感细节。5G技术的高速率、低延时,能让用户体验8K视频的高分辨率以及逼真的成像还原,带给观者近距离观看的舒适感和沉浸式的临场感觉。
现如今的社交方式还局限于双方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沟通与交流,因为空间的不一致,导致双方无法进行深入的互动。未来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视频社交进入场景化,增加用户间的互动。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需要依托高速的网速作为支撑。5G加持加持下的VR视频通话会减少通信过程中的延迟和卡顿现象,极大的增强社交的实时性。双方可以在不同的空间中进行互动,做相同的事情。相对于平面化的视频,在最大程度上还原真实的三维立体场景。
Facebook近年收购的公司包括VR硬件、及云游戏平台等一些列动作,可以看出正在打造VR游戏+社交王国。争夺年轻用户,巩固社交地位。图为Facebook Horizon VR版社交平台,能虚拟实景分身,与他人建立社群。
社会背景:“异步社交”需求已经高度满足,实时娱乐产业正在兴起。
从微信、微博,到陌陌、快手,异步AIO消息已经几乎是今天绝大多数社交或者社区类新创产品的标配,人们对这种“低压力、无需立即回复”的模式已经司空见惯。
相反,优秀的“同步”社交产品反而是稀缺的。snapchat在北美高中生群体爆火,但国内的复制品却遭遇水土不服。尚未成功不代表这种模式本身存在问题,需求一定是存在的。而长期的稀缺会不会已经累积了新的需求势能呢?
这些年的年互联网红利主要集中在工具类和平台领域,解决的是“效率”的问题。现在,效率已经前所未有的提升,伴随AI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某些领域甚至有些效率过剩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解孤独、缓解焦虑、杀时间的娱乐类产品出现了爆发的态势。
对年轻人来说,看一个产品,往往短期内更看重好玩,而非实用。从以往的单机游戏到实时联网手游,从录播到直播,从刷贴盖楼到屏幕实时弹幕……王者荣耀、狼人杀、B站,这些产品的特点广泛普适、碎片场景、在多人沟通中的实时娱乐化。
人们对“异步”已经腻了,对“同步”的需求正在增强,加之硬件和网络基建越来越好。这就是未来视频社交的机会点,直播的爆火已经是一次启蒙。
实时社交体验好坏的关键,就是看当下获得的互动反馈数量和质量。是划了无数卡片一个没聊到,还是至少和一个妹子真正聊满5分钟?对于时间稀缺的上班族来说,碎片化的异步社交是能更好地适应。但是对时间大把的学生党和下沉用户群体来说,他们敢于尝试更有压力却也更加刺激的实时同步社交。
四、视频社交有什么特点?
内含“实时”这个基因,相对于微信、陌陌、微博、贴吧,这些压力较低的“异步社交”,视频社交有明显的优劣势:
优势:
高度同步,互动性强,社交信号立刻能得到响应和回馈。
更加沉浸感,就和真实聊天一样,(拼多多流量来源检测),体验更亲切自然。
更加丰富直观的感官刺激,特别是连线帅哥美女时。
筛选出颜值自信用户,视频呈现“社交优势”更直观。
劣势:
社交压力大。你的任何反馈都在对方眼里。对于极度敏感、特别好“面子”的中国人来说,视频社交的压力可能与线下见面差不多。
无法碎片化。因是实时同步,无法做到一边聊天一边干其他事情,必须沉浸其中。
容易太刺激。因为感官刺激更丰富,易出现暴露狂。
破冰很困难。异步社交有充足都时间去思考回复,突然面对面之后,很容易出现尬聊。
五、视频社交的用户是谁
微信、微博、贴吧、陌陌、探探……,过去几年是“异步社交”狂飙突进的几年。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内心敏感、与人相处谨小慎,社交压力已经很大。所以异步社交的模式降低了他们的社交成本,同时掩盖了社交能力的不足,也更符合现代人碎片化的生活习惯。
那么高压力的同步社交会有机会吗?这要从这部分新用户的特点说起。
先看几个典型场景:
01
你是广西人,(抖音爆粉引流软件),高中辍学来东莞4年了。
当年的同学很多都大学毕业在城市写字楼里上班。你喜欢的穿白衬衫的女生去了广州读大学,朋友圈发的照片都很好看。
这几年你从橡胶厂到了塑料厂又到了玩具厂。一天工作12小时两班倒没社保没医保,加班费低得可怜,在机床从你早上站到晚上下班耳边都是轰隆隆是机器声音,除了下班后三三两两的啤酒局你也没地方说话。
半夜下了班你坐在台阶上,给伊对的“红娘”和“相亲对象”开始打赏,一百接一百,你开始讲起学生时代时的故事,讲你为了那个白衬衫女生在街头单挑一群人…
02
没人知道你为了考进一个这种类型的事业编付出了多少努力。刚来一个月你就明显不适应。一方面,你融入不到在你身边每天讨论婆媳关系和小孩上学的同事中去;另一方面,岗位职责之外杂七杂八的工作令你疲惫,你终于明白招聘启事里“完成领导交代的其他任务”的含义了。
白天你要和其他比你年长数岁的大哥大姐叔叔阿姨关在一个办公室里,他们的话题你完全插不上嘴;但在晚上,你十点半睡觉前会专门空出一个小时,点开 Soul 的脸基尼匹配,希望在面具的遮盖下,遇到一个能陪你说话的同龄人。
03
你是一个“深二代”,去年被被爸妈送到美国来读高中。爸妈是零几年大学毕业来深圳定居的。你最有印象的是小时候你们家小区之前周围都是土堆工地,你和小伙伴都在放学后跑游戏厅一起打游戏。
你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所以今年生日爸爸送给你的礼物是这部墨绿色的苹果手机。每天下午的课间时间你会用Monkey匹配女生聊天儿,然后和同学们比较谁匹配到的女生更漂亮。还扬言一定要约到哪个最漂亮的。其实你最喜欢昨天匹配到的那个隔壁学校的女生,因为她长得很像艾丽·范宁。
看看这些场景归纳一下会发现一个共同点:这些用户都是年轻人。我们可以尽力去回想一下那些年我们的青春期,然后不难发现这些年轻用户的特点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
1.年轻用户更多元
伴随着社会不可避免的阶层分化,年轻人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分化。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家庭的孩子表现出巨大的不同,这在未来会是一个越发明显的趋势。有大都市初入职场的白领,有下沉市场中的厂工厂妹,有青春无处安放的在校学生…所以我们越来越难以做一个统一明确的画像来描述年轻用户或00后就是怎样的。
2.年轻用户时间更多
他们不会像我们那样追求效率和结果,可能更加走心和兴趣导向。所以“杀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需求。这就好像我们今天约一个人出来,总是有着明确的目标性,否则就是“无效社交”,而他们不会,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去浪费和消耗。在这里不用说什么“一寸光阴一寸金”,你下班之后还不是要打几盘游戏或者看几集网综?
3.年轻用户的社交冲动更强
社交需求更旺盛,“嘴巴上”也会更大胆。因为他们以往的圈子比较单一狭窄,所以好奇心十足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去看看不同的人和世界。而我们大多数人圈子已经定型,出现了社交倦怠,(淘宝开店工作平台),宁可宅着也不想太多社交。年轻人涉世未深没吃过多少亏,所以相对而言戒备心更弱更能放得开;而我们的戒备心更足,社交中的神经敏感性更强。
六、视频社交还可能怎么做
我们先梳理清楚与社交(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如「关系」或「沟通」)相关的几个维度:
媒介:图文,语音,视频
时间:同步,异步
类型:社区,社交,社群
关系:发现,建立,维护
定位:内容社区,陌生人社交,熟人IM工具
形态:上个章节列举的具体产品形态
上文中已经提到“视频”的两层概念:一是指内容样式,二是指技术形态。
什么意思呢?
前者指的一种内容的展示样式,含有名词(n.)的含义。比如说你看这条视频很搞笑。后者是指一种技术形态,含有动词(v.)的含义,比如有人给我打视频电话。前者对应的时间形态是异步、静态的,对应的产品形态是内容社区,比如抖音。后者应的时间形态是实时、动态的,对应的产品形态是社交动作,比如tiki。
从内容样式这个点延伸出来的产品类型是社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发现”和“关注”类的弱关系。比如你看到抖音上一个跳舞很好看的姑娘,你给她点赞,给她评论,关注她,跪舔她…不出意外是她看都不看你一眼。这是视频内容社区定位下的异步化、中心化内涵的外在表现。
而从技术形态这个点延伸出来的产品类型,或许才真的可以称为是社交 ,这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一种相对的“强关系”,我们通过一定的策略和玩法让用户相互建立关系,并且维护关系。
建立关系是从陌生人到好友的过程,狭义的讲,这个环节才真正称得上是陌生人社交,最好的产品形态是tiki那种随机匹配。维护关系是指成为好友甚者本身就是熟人之间沟通的工具,也就是视频电话。
把视频社交拆解后做一个整合,会发现和开始列出的社交维度可以一一对应。最终的产品形态也就是产品具体的功能导入。
设想一个产品,(淘宝开店前期准备工作),它的愿景是希望整合以上推导出的3种形态:视频电话、随机匹配、视频内容流,对未来的社交工具做一个探索。
为了培养用户打开APP快速发起视频的习惯,首页采用前置摄行头和在线的人,这对应微信首页的最近发微信的人。
以陌生人面具匹配和发现附近的人入手进行第一步冷启动,(京东开店在哪),期望可以像当年微信的摇一摇和附近的人那样,完成初期用户的集聚。
当然我们不希望它仅仅是个工具“用完即走”,延长用户的停留时间,把发现视频内容流作为异步消费的内容和场景。
它的努力方向是下一个QQ或者下一个微信,而不是下一个陌陌。
我们肯定会担心即便人们喜欢用视频社交,可是会不会就像陌陌、探探一样,只是当作“发现新关系”的工具?而一旦新关系稳固深化,又会转移到qq、微信上?
之所以会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沟通方式和功能(IM、图文)和微信没差别,从方便和集中的角度当然微信更好。但是视频聊天是有不同的:
当下仅仅是需要一个人的实时陪伴,吐槽也好闲聊也罢就刚好遇到这个人而已,至于是谁并不重要,当下的需求满足了,过期不候。所以通过视频社交获得的关系,没必要转到熟人平台。
视频聊天工具一旦加了“美颜”,无疑女性用户会更愿意留下,因为微信的真实画面没法直视。在美颜的烘托下任何女生都会获得男生的搭讪,这解决了部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无人问津的情况,满足了虚荣心。
一般使用文字语音,更多是作为消除尴尬、试探性的缓冲。一旦双方一上来已经使用了“最刺激”的沟通方式,再转到微信用文字图片这样降纬的聊天,其实已经意义不大。
以上,(深圳网站开发技术),就算加了微信、qq号也没事,一来因为后两者的视频聊天体验太差,二来这两个产品目前都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如果做一个轻量化的视频工具,用户想要视频了还是会回来。
视频聊天成为主流,也许在我们心中几乎不可想象,但是对于“互联网原住民”的“Z世代”也许大有可为。对我们来说,使用免费、盗版几乎是我们青春期最正常的体验,所以今天很多内容要付费,真是有一点违和感。但是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版权意识、付费习惯就明显要好很多。那么,他们是否也更容易接受视频聊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呢?只有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才是最好的护城河。
结语和展望
至此,文章已经接近尾声。感谢阅读!总结一下全文的内容和观点如下:
最后想引用Tiki创始人吴永辉的一段话「Tiki创造的是一个用户完全实时在线的场景,产品的重心在于实时而不在于视频。用户在Tiki上的行为逻辑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匹配聊天,之后才是共同游戏,深化用户的社交行为。」
归根到底,“视频社交”的本质一种“实时社交”。但反过来“实时社交”包含但不限于“视频社交”或者陌生人社交。实时社交未来可能成为下一个QQ或者微信。未来实时社交可能会切入到更多的丰富的场景和人群当中去。它像是一个未来版本的电话,每个人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通讯。
作者:晓吾:腾讯产品体验设计师。公众号:晓吾设计。前创新工场、新浪微博交互设计师。擅长娱乐社交、创新类产品设计。从用户思维审视设计,用产品视角思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