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我们常担心在算法推荐的影响下,会形成信息茧房,不过,我们是否可以改换一种思路,让自己平等地拥有装修信息茧房的能力?关于这个问题,不妨来看看作者的思考和解读。

装修自己的信息茧房

我很生气,因为我我打开短视频平台刷了好久,推荐的视频一个比一个无聊,我根本看不进去。

这是怎么了?你的大数据呢?算法呢?个性化推送呢?对我爱好的精准把控呢?

拿了我这么多数据,就这?

你得支棱起来呀。

于是我开始一个个手动给那些不喜欢的视频打标记,点不感兴趣,寻找稍微有意思一点的视频,给它们转发点赞评论。

累了一上午,终于好看点了。

网上有人说了这个现象:

我点赞转发评论,(最新抖音教程),不是因为我想点赞转发评论,是因为我怕大数据忘了我。

这个说法其实挺有趣的。

大数据搜集所有人的喜好,并不执着于某一个人。

你不表达自己的倾向,它就按照别人的喜好去推送了。

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喝,会养号的用户才有奶头乐。

同样是奶头乐,也分奥力给味的和草莓味的,(低价货源社区网站),既然躲不掉,不如让它变成自己喜欢的口味。

我的短视频APP打开来,首页都是各种烤肉火锅小龙虾,牛老师打开来,首页都是黑丝小哥哥,半裸小哥哥。

同样的APP,在我们的手里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两种生物,我们的一部分已经融进了平台的算法里,(拼多多开店费用多少钱?),就像基因编码一样记录了我们的灵魂。

我的那个APP只有给我才最有吸引力,给别人会变成什么东西。

算法只推荐你喜欢的内容,这是一种诡异的忠诚,(抖音上热门100元有用吗),魔幻的契约。

有点坏,又有点好。

很魔幻。

如果有一天,一切都归于混沌,牛老师的陌生人社交APP不推送他最爱的富老头了,富老头都推给我了,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对牛老师来说更是一种背叛。

所以我仔细筛选,捏紧手里的硬币,吝惜每一个点赞。

那些不够喜欢的内容,我绝不投币,不是因为我喜欢白嫖,只是不想让大数据误会我和它们的关系。

如果你把内容平台的算法理解成一个监视者,搜集你的喜好是为了暗搓搓做坏事,那当然会毛骨悚然。

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调教大数据呢?

只要你明白了算法的推送原理,那它可以被你玩儿成一个24小时不睡觉搜集你喜好的舔狗。

你想看什么,(抖音直播刷人气价格),它就给你推什么,如果你给的是正反馈,就继续推,加大力度,如果是负反馈,就减少推送,改为其他随机内容。

不惜代价和运算量,不惜成本和时间,一点点测试出你的喜好,根据变化实时调整策略,只为了能够让你多看一眼,能够再见你一面。

这已经不是舔狗精神所能概况的了,舔狗科学。

至于这些信息会不会变成你的弱点,拿来投放广告,只要你打死不掏钱,大数据又能拿你怎么样?

穷才是最没有破绽的自保方法,我没什么可失去的,那我就是无敌的。

当然,别开通网贷功能。

调教信息茧房容易,改变自己的内心很难。

牛老师有一段时间为了提升自己,开始故意点进那些自己不喜欢的短视频,给根本看不进去的科普内容点赞,(快手直播倒数抽奖技巧),给黑丝小哥哥和扭腰跳舞视频点不感兴趣,试图欺骗大数据。

他成功了,(万江专业网站快速排名),几个月后他的首页全是金融一百年,剑桥中国史,东汉生死观。

但他也失败了,因为他骗得了大数据,骗不了自己。

他哭着对我说,自己还是喜欢小哥哥。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与大数据无关。

这时候,一个魔幻的事情就发生了。

我们都知道自己被算法绑架了,但同时我们也被算法驯化了。

我的生活不会因为离开这个基地变得更好,也不会因为被牢笼困住变得更差。

甚至可以这样想,在现实中买房子很难,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建设自己的信息茧房。

无论贫穷富有,贤与不肖,都平等地拥有装修信息茧房的能力,(淘宝开店要交多少钱),算法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

我的每一个点赞关注转发,都是在挑选自己喜欢的地砖和三合板,建造出合乎心意的房子。

如果是老色皮,那么这个房子就是KTV包间的样子。

如果热爱数学,在漫长的时间里,只给微偏分方程和几何分析点赞,(网站维护工程师),那你的信息茧房会变成菲尔兹风格的,砖石是不定义的原词和公理,支柱是几何和代数,地板砖是解析几何、数论和微积分,装饰物是数学分析,天花板是拓扑学,是群论,是纯粹数学。

这样的信息茧房有什么不好?

谁能说没有营养?

只不过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并不愿意住进去。

就好像读书的时候老师天天说要你好好学习,大家都知道老师说得对,但依然不喜欢。

不过我又想到了一个很有趣的东西,现在智能手机也不贵,我完全可以买两个手机,用两个账号。

一个账号都是学习的内容,(抖音上热门的诀窍为什么冲了100元钱什么也没有?),有益的内容,另一个账号全都是各种人性的低级欲望,五毒俱全。

就好像B站有个梗,叫号已经养好了,首页可以全是骚东西,也可以全是各种科学的东西。

我想自我满足的时候就看第二个手机,我心怀内疚想痛改前非的时候就看第一个手机,在两个不同的信息茧房之间反复横跳。

我们逃不出信息茧房,但我们可以在不同的信息茧房之间串门。

这个时候,到底是大数据绑架了我,还是我绑架了大数据?

到底是算法控制了我,还是我玩弄了算法?

是斯德哥尔摩,还是PTSD?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这可真是,大数据年代的伦理学啊。

单下载文件文章显示网盘30天,自己及时保存! 查看下载常见问题说明? 单下载文件不包含安装或技术指导,下载之前认真看完常见问题说明! 遇到网盘链接失效无法下载,联系站长处理!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如果无意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